一家初创公司用碳种地
这是一场从二氧化碳中“挖宝”的竞赛。带着技术,夏霖在2021年创立了中科翎碳,加入了这场竞赛。
尽管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生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一家初创公司中科翎碳正在尝试建立一个更高效的碳循环机制——电解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短链有机物,以此作为微生物的“口粮”,再利用这些菌肥种地。在采用更多“绿电”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后,这一新循环有望实现两个目标:降碳和增产。
中科翎碳创建于2021年,其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夏霖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以及电化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
夏霖关注的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技术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一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即血糖仪,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捕捉酶促血糖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电子,以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在读博期间,夏霖曾利用这一技术为罗氏诊断开发新型血糖仪。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过大量创业公司,不少该院的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有较强的动力。他们拿着技术的“钥匙”,利用“横向课题”,不断在市场中寻找一把合适的“锁”。
夏霖也接触了大量企业的需求。2020年,中石油公司及相关团队联系上夏霖,探讨如何实现对二氧化碳的高附加值利用,石化行业碳排高,对此需求巨大。同时,中节能集团下属子公司也来寻求电力系统场景下,二氧化碳的利用方案。受这一系列合作案例的启发,夏霖找到了空间巨大的碳利用市场。
碳利用是CCUS(碳捕集、利用和储存)中的一环,主要路径包括化学利用、生物利用、材料利用、驱油、封存等,但大部分有关碳利用的技术均还在商业化早期阶段。夏霖介绍,除了驱油与地下封存已形成大规模示范之外,目前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尝试利用二氧化碳制尿素、碳酸二甲酯(锂电池中的一种材料)等。
这是一场从二氧化碳中“挖宝”的竞赛。带着技术,夏霖在2021年创立了中科翎碳,加入了这场竞赛。
一开始,夏霖在其中“挖宝”的方式是:电解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作为合成生物工厂中微生物的碳源原料,微生物利用这些碳源原料和葡萄糖等原料,“生产”多种化合物或精细化学品——依克多因、可降解塑料、多元醇、替代蛋白等。
2023年夏霖参加了百事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这个项目主要聚焦于可持续包装和气候行动两个关键领域,探索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助力百事公司在204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夏霖的项目进入了这一项目的十强,并最终夺得冠军。参与此次活动的十个项目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但共同点在于:这些项目都围绕可持续发展领域,比如耗材回收、供应链路径优化等。
夏霖的两位导师分别来自百事的供应链部门和可持续战略部门。沟通中,两位导师提出了一个建议:“为什么不看看农业市场?”相较于精细化学品,微生物用于农业生产的链路更短,从技术到商业转化的路径更顺,同时百事本身就有大量农业场景,可以作为技术落地的试验田。
2023年冬季,正值南方土豆轮作季节。百事为夏霖提供了位于广东湛江的一块试验田,同时也推动了夏霖和其化肥供应商达成合作。中科翎碳以电解二氧化碳提供碳源原料来生产农业微生物菌体,化肥供应商用这些低碳菌体生产菌肥、菌剂,再将这种低碳菌肥、菌剂用于农田,和常规菌剂进行对比。夏霖说,通过3个月的实验,多组分组对照显示低碳菌剂产品除了减碳外,在产量上也略有优势。如今双方已经启动了二期的合作。
百事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夏霖也鼓励更多国内初创企业加入到这一创新项目中,在百事提供的平台上发掘新的商业路径。
与百事的合作让中科翎碳找到了一条新的、更容易商业化的赛道。但总体来说,在更多行业、更大范围落地这一技术仍有赖于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成本的降低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绿电的价格。在几乎所有以电解的方式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中,绿电成本都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夏霖介绍,根据绿电价格波动,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20%—50%之间;另一个是产业链的发展。夏霖预计,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规模化,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从商业角度,尽管仍处于市场培育期,但夏霖已经观察到市场对于减碳的需求越来越“刚需”。
“特别是在欧盟碳边境关税交易机制出台后,很多企业的诉求增加了。对所有的高耗能企业来说,减碳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是摆在面前绕不开的问题。”夏霖说。
目前,中科翎碳的客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减少“范围一”碳排放为主要诉求的客户,即企业自身排放端的减碳,这些客户以高碳排放企业为主,包括一些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第二类以减少“范围三”碳排放为主,即供应链减碳。一些大型农业集团希望利用这一技术降低其使用化肥的碳排放;部分制造业企业也期望用碳足迹更低的绿色原料来实现原料端的减碳。
夏霖观察到,目前的客户在减碳方面更加务实,会更关心减碳技术与产业自身的长期适配性,以及是否会影响成本或带来效益。
2024年,中科翎碳正在筹划新一轮融资。此前,中科翎碳已经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在推进这一轮融资的过程中,夏霖发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相较于传统投资机构,产业资本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产业在这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另外他们作为产业人,也更能够看到减碳领域初创公司的技术应用与自身产业的结合点。”夏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