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翎碳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助力碳中和技术革命
2021年12月,深圳中科翎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翎碳”)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近亿元。本次投资由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深圳中科天使完成。中科翎碳是国内首家新能源驱动合成生物电化学碳中和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能源驱动的新一代细胞工厂碳中和技术以及基于低能耗电化学驱动的二氧化碳捕/转一体化技术,用于碳减排和CO2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中科翎碳以负碳技术赋能企业减碳增汇,促进传统高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支持国家双碳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碳中和背景下CCUS成为焦点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我国对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导向。中科翎碳创新型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技术,是降低全球CO2排放量,增加CO2利用率的技术发展新趋势。比起简单地通过碳捕获与储存手段将工业排放的CO2封存,CCUS可以进一步将CO2变成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CO2循环再生再利用的过程(图1)。对于水泥,化工,钢铁等传统高能耗企业,能源转型委员会和国际能源署等多家机构均表明,不可能实现零排放,而CCUS技术不仅减碳,还产生经济效益,是传统高能耗企业目前不得不大力发展的关键技术。然而,我国面向碳中和的低碳制度还在建立与完善阶段,当前CCUS低碳技术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存在CO2利用率低,项目投入成本远高于购买碳配额价格,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碳排量高于捕获的CO2等问题。发展和应用的巨大缺口表明现有的CCUS技术与实际需求存在着极大差距,加速CCUS技术发展及商业化,成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首家新能源驱动合成生物电化学技术公司,助力碳中和技术革命
中科翎碳首创将电化学+生物混合动力驱动CO2转化,利用新型电化学催化方法捕获碳源,最终把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该碳中和解决方案有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合理利用当前存在并网与调峰问题的多余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产物的合成。近年来,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迅速,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高达22148亿千瓦时,而风能,太阳能等作为发电方式拥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多余电量无法储存造成极大浪费,合理利用电能的可行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近些年来,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为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转化成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燃料,化学品,化工原料等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图2)。通过不同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利用电化学催化目前已经可以实现CO2到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等一系列更有工业价值的产品。
其次,该技术结合了电化学催化和合成生物学的双重优势。目前利用电化学技术可以实现碳捕捉和利用,主要瓶颈是产品成本远高于工业生产的同类品,生成的产物附加值不高导致商业价值低。而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用合成细胞进行CO2发酵直接固碳,又存在CO2气体直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夏霖博士团队研发的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CO2进行电催化和生物催化双结合,利用电催化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改造的细胞工厂将CO2输出为高附加值的代谢产物。这一反应路径已经证实合理可行,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的合成路径也已经成型。
多学科融合的核心技术团队和紧密的对外合作催生中科翎碳
中科翎碳作为一家创新型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者,研究团队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技术。核心团队由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犹他大学等国内、国际一流院校的毕业生组成。团队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的夏霖博士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是前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生物电化学能源项目研发骨干,在生物电化学领域里深耕十余载。联合创始人叶健文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代谢工程、生物化工领域专家。在创立之初,团队就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和技术。目前,中科翎碳已经与中国节能,中石油等公司进行试点项目合作推进,联合搭建CO2捕用一体化设备,提供碳中和技术解决方案。中科翎碳创新型CCUS技术,引领高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助力双碳目标的实施,赋能企业减碳增汇,有望成为未来绿色化工的领跑者。
(原标题《中科翎碳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助力碳中和技术革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